智慧農業是一個有技術壁壘的行業,同時需要調動跨領域的專業,包含農業、科技業、氣象服務、環境工程等,以往投入的綠色創業者並不多,不過近年這情況已經改觀,許多科技人注意到這塊發展潛力,並開始投入資源,今年(2019)九月底我就會在全球科技盛會杭州雲棲大會發表主題演講,期待我們能開風氣之先,吸引更多人投入智慧農業領域,下一篇,我再來與你分享在這個風口之下,我所看見的創業機會落點。
她依靠自己,由她決定誰能接近她。她若喜歡,會告訴你她開心極了。
你身邊也有這種人嗎?想想看,那些畢業後突然開始化上「甜美」、「冷豔」妝,變得好漂亮的女孩⋯⋯ 她們的網路粉絲看似不少,但是你一和她們說話就發現她們眼神飄忽、吞吞吐吐、不敢表示自己內心的意見、或是無法完整解釋自己的邏輯概念。(華樂絲與愛德華八世確實和希特勒見過面。如果有人問華樂絲要不要去高空彈跳?她不會平平淡淡地說「好」。為了滿足自己的目標,她有技巧地執行。下次再見到她,也不會想靠近她。
有態度的女人有著能面對事實的堅強靈魂,她會把界線劃清、並開口說不。」 ——華樂絲・辛普森 I AM NOT A BEAUTIFUL WOMAN. IM NOTHING TO LOOK AT, SO THE ONLY THING I CAN DO IS TO DRESS BETTER THAN ANYONE ELSE. — WALLIS SIMPSON 但是她真的是因為衣Q高才彰顯自己的美麗嗎? 出身平凡的華樂絲毫不諱言,自己立志要做的就是上流人士,要過的就是好日子。直到2013年「輕犯罪處罰法」中「持續騷擾」的法條開始實施後,這種輕微跟蹤行為才得以被法律制裁。
大韓民國處罰條款 i. 輕犯罪處罰法第3條 40.(惡作劇電話等)沒有正當理由以電話、簡訊、信件、電子郵件、電子文件等方式反覆騷擾他人者 41.(持續騷擾)違反對方明確表達之意願,持續接近對方並試圖要求見面或交往,以及不停注視、跟隨或躲起來等待對方等行為者。但台灣截至2019年5月為止,民間團體倡議多年的「跟蹤騷擾防制法」依舊未完成立法。崔某4年前認識了A某,是在路上對A某一見鍾情而向她要了電話號碼,之後兩人雖然見過幾次面但沒有交往。跟蹤行為不只侵犯他人的私生活,也有可能演變為恐嚇、暴力和殺人等犯罪行為。
極端情況下會使用暴力或軟禁。無須自責,接受自己受害的事實:接受自己受害的事實,不要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才被盯上,萬一自以為做錯事而感到自責,等於陷入加害者的圈套中,給他們藉口追究責任和起因。
無預警出現在對方家門口或在公司外頭等候。面對跟蹤狂該有的態度 堅決拒絕,停止憐憫和同情:別讓跟蹤狂誤會我們喜歡他,所以一定要堅決表達拒絕,即使他們說只要在見一面就不會再度跟蹤,也不能因為憐憫和同情就相信。避免情感往來,對話盡量簡單平淡:對追蹤狂流露情感,只會讓他們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滿足,而且對話時不要試圖勸說對方,保持簡單平淡的回應就好。上述的法律條文中都包含「持續」或「反覆」等字眼,因此要符合這些條件罪行才能成立,故單發性情況無法完全符合上述處罰原則。
當犯罪程度較嚴重時,可依照「促進資訊通訊網」及「資訊保護」等相關法律,或其他特別法來治罪。尋求幫助:最理想的狀況是主動向家人或朋友說明受害事情,並尋求協助。當A某因為那則訊息痛苦時,崔某勸她說:「不要跟那種垃圾交往」。不過,台灣近年被陌生人跟蹤騷擾的事件頻傳,受害民眾往往束手無策且求救無門。
直到有一天崔某突然跟A某說自己得了絕症,希望能在進療養院前和A某交往一次,甚至無預警跑到學校附近找她,或跟著她去補習班的路上說「拜託跟我一起走」,A某因為同情崔某無法阻止他強行見面的行為。一直糾纏或突然跑過去抱住對方。
下面再舉幾個違反不同法律的跟蹤事件為例。就算追蹤狂可能只會受到輕微處罰,但我們必須持續不懈地報警,才能讓他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對象。
持續跟蹤使受害者罹患憂鬱症或陷入精神耗弱狀態→適用傷害罪和暴力致傷罪(必須證明跟蹤和憂鬱症有明確關聯罪行才能成立)。(編按:台灣目前針對「科技跟蹤」無法可管。跟蹤的類型 不停打電話或傳訊息搭訕,甚至說色情的話來示愛。加害者輕微跟蹤的行為能用輕犯罪處罰法來處罰,因其符合了法條中「違反對方明確表達之意願,持續接近對方並試圖要求見面或交往」以及「違反對方明確表達之意願,不停注視、跟隨或躲起來等待對方等行為者」等情況。侵犯私生活最後犯下罪行 很多跟蹤的行為都是出於忌妒、競爭心態或厭惡,所以才會說跟蹤是很嚴重的犯罪行為。另外,為了在緊急時及時獲得幫助,最好先了解附近的警察局或24小時便利商店的位置和聯絡方式等。
反之,再犯的話就該報警由警方給予警告,加害者的行為留下警方紀錄後,若未來決定採取法律行動,可能會有很大的幫助。然而,像崔某這樣單方面聯絡、見面和要求交往等輕微跟蹤行為,法律卻束手無策。
平凡老百姓也可能被跟蹤,而我們意想不到的人也可能突然成為一名罪犯。就在A某開始躲避崔某後,崔某開始寄信給她,內容包括「好好念書」和「我希望你好好的」等文句。
出現對方生活範圍內,一直跟著到處跑。以言語或肢體暴力讓他人感到恐懼的→適用恐嚇罪。
不停送禮物來刷存在感。蒐集證據並尋求法律途徑:跟蹤狂一直打電話時別急著換電話號碼,最好是在他每次打來時錄音存證,並將他傳來的訊息截圖保存,如果有收到恐嚇信件和電子郵件,或暴力和威脅等證據,都可以蒐集起來交給警方。雖然打電話給心儀的人、一天傳好幾封簡訊問候是表示好感的方法,但情況也會因人而異。跟蹤狂並沒有將他們跟蹤的目標視為人類,而是當作一件物品,所以他們不會考慮到對方的心情、意願和情感,抱持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」的心態。
事件發生當天,A某決定見崔某一面,A某會去見崔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她準備要去美國交換學生,而決定打聲招呼。ii.促進資訊通訊網及資訊保護等相關法律第44條之7(禁止非法資訊流通等) 3.包含讓他人反覆感到恐懼或不安的符號、文字、聲音、圖像和影像等內容之資訊。
獨處或外出時會感到害怕。最高10萬韓圜(約新台幣2,852元)的罰金,雖然少得荒謬,但這個處罰能當做給跟蹤狂反覆犯罪行為做的第一次警告
對於一邊工作,一邊考慮職業未來的編輯、記者來說,企業公關可以提供資訊、人脈等很多方面的幫助。如果你所在的企業,有金融專家、技術專家、大資料專家,都可以把他們介紹給記者,在保證企業資訊可控、企業專家了解與媒體打交道的風險時,通過公關的安排建立聯繫。
有的編輯、記者想做一輩子傳統新聞,但有的並不一定一直做新聞,媒體人轉行已經成為公關界的一個熱門話題。我們經常講行銷的情景化,對於產品相對簡單、使用者難以觸及的企業,可以利用製造像「四小時後逃離北上廣」這樣的事件做行銷,而產品可見可觸的企業,就要努力讓記者體會那種感覺。雖然他不再做記者了,但你同樣應該盡可能地去給予幫助。2016年年底,樂視租了包機帶媒體去美國參加發表會,這是行業推舉媒體的一個頂峰。
當然,不是所有的工廠參觀活動都有這樣戲劇性的場面,但是讓記者親身感受企業,帶他們去生產線、研發中心,讓他們看到真正的產品,接觸設計和生產產品的人,這樣他們才能做好企業報導,與企業建立更密切的情感聯繫。很多媒體人,包括我自己,都轉型成了公關人,自己創業的媒體人也不在少數。
説明記者獲得新聞線索 媒體報導新聞,提供事實和觀點,影響輿論。像汽車這樣的行業,安排媒體試駕、感受產品,是最重要的公關手段之一,也是做好媒體關係的主要方式之一。
記者在現場可以體會真實的氣氛、觀察觀眾的反應,從而做出更精彩的報導。這些人即使離開了媒體行業,你的口碑也還在。